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多彩活动
搭建一座彩虹桥
——吕墅中学2025年秋学期心理委员培训
发布时间:2025-09-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谭静芬

在校园心理健康守护的道路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守护者”——心理委员。他们是同学间的温暖同行者,是师生间的心灵联结者。为进一步明确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提升其专业技能,9月5日新北区吕墅中学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心理委员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旨在帮助心理委员明确职责、掌握技能,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

培训伊始,心理老师以生动的“彩虹桥”意象开场,巧妙点出心理委员的核心作用——作为连接同学与老师的重要桥梁,既要倾听同伴心声,也要及时传递心理需求。

 一、解锁角色职责,筑牢守护根基

1. 读懂重要性:为何需要心理委员?

心理老师剖析了学生心理求助的特点——需求大但主动性弱。许多同学在面临心理困扰时,往往因顾虑而不愿主动寻求帮助。而心理委员凭借“同伴身份”的独特优势,日常与同学接触频繁,既能更敏锐地发现潜在心理问题,又能以更易被接受的方式提供及时支持,成为校园心理预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明确角色与职责:做什么,怎么做?

培训中,心理老师将心理委员的核心角色拆解为两大方向,让职责不再抽象,而是转化为具体行动。

角色一:心理隐患“排雷兵”。

心理委员需每月认真填写《班级心理月报表》,精准记录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同时,老师详细讲解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同学特征,帮助大家在日常中快速识别潜在心理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关注”。

角色二:朋辈心理支持者。

心理老师深入解读“朋辈辅导”的概念与特点,强调“倾听”与“理解”是朋辈支持的核心。在与有困扰的同学沟通时,要耐心陪伴、共情回应,同时明确“上报责任”的界限——当发现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心理问题时,需及时向心理老师反馈,既不擅自“解决问题”,也不忽视潜在风险。

二、学会识别危机,掌握应对方法

1、快速识别:捕捉心理危机信号

在心理危机识别环节,老师用10分钟时间系统讲解了四种主要的心理危机信号,涵盖情绪、行为、言语等多个维度。随后通过“案例辨析”互动,让心理委员们现场判断哪些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实战模拟中加深了对危机信号的理解。

2、科学应对:牢记原则与方法

掌握识别方法后,老师用5分钟梳理了危机应对的核心要点,通过“不要做”与“要做”的对比,让应对逻辑更清晰。

两大核心原则:积极上报、严格保密。积极上报是为了让专业力量及时介入,严格保密则是为了保护同学隐私,赢得信任(注:涉及生命安全等特殊情况除外);

“不要做”清单:不随意评判同学的感受、不传播同学的隐私、不尝试用“自己的经验”解决复杂心理问题;

“要做”清单:耐心倾听、表达关心、陪伴同学寻求心理老师帮助、按流程完成上报。 此外,老师还详细讲解了发现危机后的具体应对步骤与上报流程,确保每位心理委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都能“有章可循、从容应对”。

三、答疑解惑,开启守护新程

培训接近尾声时,老师专门留出时间解答心理委员们的疑问,针对大家提出的“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上报”“与同学沟通时怕说错话怎么办”等问题,逐一耐心回应,消除大家的顾虑。 随后,老师分发了《班级心理月报表》,再次强调填写规范与提交时间,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具体地点,鼓励心理委员们:若自身或同学需要专业帮助,可随时前往辅导室,这里是大家的“心灵避风港”。

此次培训,不仅让心理委员们掌握了实用的心理支持技能,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愿每位心理委员都能以“彩虹桥”之名,连接温暖、传递关怀,与心理老师携手,共同守护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让校园成为充满爱与支持的成长乐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学校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德胜南路26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