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局关于招募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的通知 |
各辖市(区)教育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直属各学校: 为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根据《关于开展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评选工作的通知》(常教人〔2023〕40号)文件精神,经过材料评审、现场答辩、专家考评和行政审核等程序,共有70名申报人员被确认为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并启动第六批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招募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第六批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名单(70人) 具体见附件1 二、工作室成员要求 1.全市中小学(含幼教、职教和特殊教育)在职在岗教师,以及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等。 2.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互动沟通能力。 3.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厚实,具有强烈的研究意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勤学习、善钻研,有良好的发展潜质与培养前途。 4.对领衔人的研究项目感兴趣,与领衔人的研究方向保持一致,积极主动开展研究活动。 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年龄适中。 三、招募程序 1.教师自主申报 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直属各学校要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申报。教师自愿填写《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申报表》(详见附件2)、《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申报汇总表》(详见附件3),于2024年1月12日前,将申报表和汇总表打包发送至相应工作室领衔人邮箱(详见附件1),同时将申报表的纸质稿交给工作室领衔人。每名申报者仅限申报一个名教师工作室。 2.领衔人自主招募 (1)时间:2024年1月31日前。 (2)形式:网上洽谈、面试、阅览报名者论文等,具体招募方式由领衔人自定。 (3)数量:每个工作室限招收成员8~10人。领衔人在同一学校内招募的教师数不得超过2人(职业学校不得超过3人);其中招募常州市农村学校的教师不少于2人。曾担任过第一至第五批次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其原领衔的工作室的成员(即老成员)在本批次工作室中不超过2人;若同时担任辖市区级名教师工作室的领衔人,本次市级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必须面向全市招募,招募原辖市区级名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不超过2人。 (4)报送审核:各工作室领衔人于2024年2月2日前将《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申报汇总表》、拟招募成员申报表的电子稿打包发送至常州市教科院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审核,邮箱:245163318@{域名已经过期}。同时,请各工作室领衔人于2024年2月21日17:00前将拟招募成员签字加盖公章版的申报表纸质稿送至市教科院313办公室(钟楼区紫荆西路6号)备案。联系人:孙老师,13961156542。 3.行政审核 常州市教育局审核各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招募成员名单,确定后适时公布。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规范督促。各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直属学校要高度重视第六批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报名工作,选准苗子,督促报名。各领衔人要坚持公平公正、规范优质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室成员招募工作。 2.发挥示范,引领发展。各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所在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名教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切实为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行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服务,要让工作室成员参与本地区、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并承担任务,使其在磨练中成长与发展。 附件: 1.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及研究项目名单 2.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申报表 3.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申报汇总表 |
附件:见学校骨干教师群
第六批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及研究项目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学科/专业 | 研究项目 | 工作室类别 |
34 | 吴海燕 | 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 | 道德与法治 | 指向政治认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行合一育人方式的实践探索 | 中小学教学 |
5 | 罗光杰 | 溧阳市燕山中学 | 德育 | 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8 | 张 燕 | 溧阳市平陵小学 | 德育 | 大思政背景下“立德树人”育人新路径 | 中小学教育 |
9 | 蒋瑜琴 | 溧阳市燕湖小学 | 德育 |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班级生活新样态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28 | 左彩英 |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 | 德育 | 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尚美班级生活的建构与实施 | 中小学教育 |
29 | 唐小燕 |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 | 德育 | 立德育心:中学心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37 | 邹 益 | 常州市新北区泰山小学 | 德育 | 融合创生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38 | 王 瑛 |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 德育 | 培育小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德育课程资源整合 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43 | 谢佩君 | 常州市荆川小学 | 德育 | 班级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学生自我管理策略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62 | 陈 伟 | 常州市三河口高级中学 | 德育 | 对话理论背景下班主任沟通协调素养提升的行动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66 | 缪春蓉 |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德育 | 班主任视角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育 |
44 | 姚炳华 | 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 | 地理 |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47 | 商红桃 |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电子信息工程 |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46 | 陈 莺 | 常州开放大学 | 法学 | 社区法制教育助力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 | 社区教育 |
10 | 陈海霞 |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数字化” 资源建设研究——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 | 中小学教学 |
61 | 胡爱彬 |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 | 化学 |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学科育人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3 | 李小静 | 常州市勤业中学 | 化学 | 大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5 | 李 军 |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 化学 | 促进学生自觉性学习行为有效发生的行动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50 | 殷 莉 |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计算机平面设计 |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15 | 唐 杰 |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 交通运输 | 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25 | 左文飞 |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 科学 | 小学科学“问题四驱”教学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49 | 李鸣楼 |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美术 | 职业学校传承非遗项目路径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2 | 任 俊 | 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 | 烹饪 |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11 | 王景花 |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 生物 | 高中生物学具身创造式深度学习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19 | 秦亚平 |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 生物 |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群的策略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0 | 徐业义 |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 生物 | 强化学科实践的高中生物实验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7 | 陈茹吉 | 常州市清潭中学 | 生物学 | 基于学习空间创新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变革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7 | 芮金芳 | 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 数学 |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项目 | 中小学教学 |
13 | 孙保华 | 常州市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 数学 | 数学模型意识渗透的实践探索 | 中小学教学 |
14 | 蒋守成 | 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 数学 | 直面复杂问题挑战的儿童主题创新活动 | 中小学教学 |
24 | 王素旦 |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 | 数学 | 指向“推理意识”进阶的小学数学活动任务设计与 实施的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0 | 盛小青 | 常州市新北区飞龙中学 | 数学 | 深度学习视角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3 | 姚建法 |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 | 数学 | 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多元表征学习 | 中小学教学 |
52 | 吴莉娜 |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 数学 | 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 中小学教学 |
54 | 张 捷 | 常州市第一中学 | 数学 | 可视化视域下高中数学课程范式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59 | 张加红 |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 数学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70 | 黄金松 | 常州外国语学校 | 数学 | 直观与想象:指向思维进阶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18 | 杨 雷 |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 思想政治 | 基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大思政课”教学的 策略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53 | 刘 平 |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 思想政治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政治思辨性话题教学 | 中小学教学 |
58 | 张 珩 | 常州市第二中学 | 思想政治 |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综合性教学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48 | 刘洪亮 |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思政 | 职业院校思政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27 | 赵金华 |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 体育 | 结构化视角下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6 | 孙建顺 |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 体育 | 导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结构化教学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9 | 吴爱军 |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 体育 | 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17 | 韦叶平 |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 | 物理 | 研学物理:追寻理性重构的课堂实践 | 中小学教学 |
20 | 梅建芬 |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 物理 | 导向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情智物理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55 | 陈新华 | 常州市第一中学 | 物理 | 基于大概念构建高中物理思维课堂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57 | 吴 敏 | 常州市第二中学 | 物理 | 指向深度学习的物理课堂重构 | 中小学教学 |
1 | 袁 洁 |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基于智慧学习的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 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4 | 毛文意 |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 信息科技 | 基于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教学与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45 | 吕 颖 | 常州开放大学 | 艺术设计 | 新文创视域下高职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三教”改革路径和策略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 | 丁荷花 | 常州市平陵高级中学 | 英语 | 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12 | 杨金华 | 常州市金坛区河滨小学 | 英语 |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23 | 范勤霞 |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 英语 | 英语阅读教研共同体建设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2 | 徐文娟 | 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 | 英语 | 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的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42 | 高 洁 | 常州市博爱小学 | 英语 | 基于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英语教学改进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8 | 戴界蕾 | 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 | 英语 |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9 | 李亚男 | 常州外国语学校 | 英语 |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26 | 吴勤奋 |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幼儿园 | 幼教 | 儿童本位的艺术融合课程创生实践 | 中小学教学 |
4 | 张待娣 | 溧阳市溧城初级中学 | 语文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6 | 彭 峰 | 溧阳市燕湖小学 | 语文 | 提升儿童语文品质的积极教学范式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16 | 张传东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 语文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21 | 朱燕芬 |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 语文 | 统整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实践 | 中小学教学 |
22 | 金 磊 |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 | 语文 |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1 | 张丽娟 |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 | 语文 | 素养导向下有品质言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40 | 蒋 琳 |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 语文 |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转化探索 | 中小学教学 |
41 | 姜明红 | 常州市中山路小学 | 语文 | 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语文微型学习任务链设计 | 中小学教学 |
51 | 欧阳林 |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 语文 | 语文高阶思维教学策略及深度学习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56 | 陈 浩 |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 语文 | 高中语文情境任务设计的实践研究 | 中小学教学 |
35 | 钱丽娟 | 常州市新北区安家中心小学 | 综合实践活动 | 基于乡村生活场景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 中小学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