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为基,诚信为本,为师生的发展奠基
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第六轮三年发展规划(2021年9月—2024年8月)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我校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上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任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为进一步促进学校主动发展,更好地落实“双减背景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要求,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校在认真总结、反思实施前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了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
五、教科研工作
(一)总体目标: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力和研究力,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具体目标:
1.加强教师阅读,提升教师的可持续的学习力,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理念输入,持续不断地开展自我反思。
2.加强课题研究,引导、支持、指导把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转化成为研究成果,转变传统守旧的教育教学行为。
3.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驾驭能力,拓展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范围。
(三)工作措施:
1.深入教师阅读
阅读是教科研工作的助燃剂。没有阅读,即没有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政涛教授说,阅读,一与书本对话,二与作者对话,三跟自己对话。全科全员全息阅读是深入教师阅读的重要举措。推行每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青年教师“三读”(夜读、雨读、冬读),线上线下混合式阅读,每学期初学科组敲定阅读书单,每月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每学期末总结作阅读汇报,引导学校真正走向“书香校园”。书籍、杂志、报纸、文献等都是教师阅读的重要信息源。引导教师真正从他助阅读走向自助阅读,让阅读逐渐成为教师人生的精神食粮。
2.深化课题研究。
重新评估、整合和规划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课题,做到课题覆盖每个学科每位教师。推进《指向立德树人的初中学科“勤诚”育人研究》等统领性课题研究,理化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视课题研究的专家培训、过程管理、成果推广,凡或市区课题研究成果奖的项目,必须全校教师大会作经验推广交流,突出科研的实效性。引领并指导有潜力有能力有追求的学科骨干教师做好选题申报工作,做好精准服务工作。
3.深度教师培训。
重新盘点各级各类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开展的教师培训项目,配合做好新支持体系的申报、参与、考核、评价工作,“专业平台造就专业人才。”继续做好江苏省信息技术2.0教师培训工作,征集、筛选、讲座、推广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技术软件,简单、实用、易操作,服务学校新一轮规划的信息化教学项目,教师人人都会驾驭常用的APP、平台等。力争2位青年教师在市、区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中夺一等奖。做好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开发、组织、实施、评价等工作。力争3位青年教师在此四类小众项目教育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
六、教师发展
(一)总体目标:
树立“教师发展第一”的理念,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做最能反思教师,做最有魅力教师,拒绝做躺平教师。
(二)具体目标:
1.鼓励、支持、培养一批市级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向区域名师发展,目标1-2名。
2.从个人的教师发展走向带团发展,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教师在市、区级平台担任工作室领衔人,目标1-2名。
3.大力支持、引领、培养一批优秀的个性的实干的青年教师向市、区级五级梯队、中高级教师晋升,目标3-5名。
(三)工作措施:
1.推进师德发展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选择教师,就是选择高尚。教师职业的价值,不在眼前,不能用人民币的多少来衡量。教师的职业价值,比照的是对学生付出的多少,比照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比照的是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理想信念、仁爱之心、道德情操是对新时代教师师德的重新界定。做好“勤诚”讲坛工作,组织一批有教育影响力与威望的名特优教师进校宣讲,通过眼前的真实案例现身说教,让老师们感悟体会教育的真谛,教师的崇高。做好“优秀教师”“勤诚优秀师徒”评选工作,用优秀点燃优秀,形成学校“四有”好教师共同体。
2.推动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教师立身之本。扎实的专业学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支持、鼓励教师开展专业阅读,不断吸纳新时代孕育的新理念新知识。用专业引领专业,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动员骨干教师走出舒适圈,走向挑战区,突破专业瓶颈。扎实做好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学有所成,回归学生。结合学习到的最新教育教学理论与经验,大胆尝试教育教学实践,记录并反思实践历程,掘取新的方向与方法。搭建各科各类教师专业共同体,如青年教师成长营、骨干教师成长营,鼓励并支持重新回归起跑线,实现教师人生再出发。
3.以教师发展推动学生发展
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紧密关联。学生没有发展,无从谈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做好学生发展的各级各类活动的策划、指导、组织、实施、推进、评价工作,尤其关注特色学生的发展,创建各级各类展示交流平台,如艺术(器乐、素描、油画)、棋类(五国际数棋、国际跳棋)、球类(乒乓球、气排球、篮球)、魔方、科技等,期末展演、市区校比赛、社区表演、综合实践等都是重要展示舞台。
4.推动骨干教师发展
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育制度,以区域名师作为发展目标,做好骨干教师成长营活动常态化,每学期上好一节展示课,交流一次学习心得,做好一个专业课题,做好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研讨活动等。尝试集团三校骨干教师联动,鼓励、支持、保障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吸纳骨干教师至党建共同体、行政共同体。
附件: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年度目标
2021年9月—2022年8月
1.围绕办学理念,以“勤诚”文化精髓为主线,进一步规划设计校园环境。
2.以“勤诚”文化为引领,完善课程体系,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3.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完善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考核;进一步规范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使考核起到促学习、促提高的作用。
4.建立家校教育联络网,完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制定并落实家校工作计划。
5.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各级各类活动为载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爱国主义精神。
6.落实“双减”,推进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7.强化作业管理,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规范作业批改与反馈。
8.推进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容,培育校本课程。
9.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展练”课堂,有序推进课堂转型。减负增效,保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位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10.扎实做好全科全员全息阅读,营造浓郁温馨的书香校园氛围。
11.做好省级“十三五”重点课题研究,市区级“十四五”课题、微型课题申报及研究工作。
12.做好省信息技术2.0培训及结项工作,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力争2位青年教师在市、区级信息化教学竞赛中夺一等奖。
13.做好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培训与指导工作。
14.完成人行风雨廊建造,学生进校实施人车分离,与原来的两条紫藤萝长廊改造后接通;完成新建的音乐、美术室装备配套,篮球场破损场地、塑胶活动破损场地改造。
15.阶梯教室完成公开课、录播课教室、数字教室的改造;教学楼文化布置及室外书吧区的建造;完成学校云网升级改造;完成操场草坪铺设。
2022年9月—2023年8月
1.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梳理学校、年级和班级层面的各类活动,形成系列。
2.初步形成用文化有效引领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学生评价等具体措施。
3.在“以德立校、以德促学”的宗旨下,扎实有效地推进文明礼仪工作的深入,提高全体师生的自身修养。
4.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活动,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传统美德教育。提高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教学质量,形成班级管理特色;在校内开展班级个性化经营展示活动,初步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5.巩固“双减”成果,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落实长效管理,形成作业常规管理、教研培训、家校社协同、作业公示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确保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6.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合理安排地方课程,努力建设校本课程,培育学校特色课程。
7.推进“展练”课堂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基于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8.组织一批有教育影响力与威望的名特优教师进校宣讲,做好“优秀教师”“勤诚优秀师徒”评选工作。
9.做好专业阅读、专业教研、专业反思、专业交流工作。
10.做好学生发展的各级各类活动的策划、指导、组织、实施、推进、评价工作,尤其关注特色学生的发展,创建各级各类展示交流平台,构建校本化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11.做好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培训与指导工作。力争3位青年教师在此四类小众项目教育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
12.教学楼到实验楼到餐厅等场地的风雨廊建造。
2023年9月—2024年8月
1.提升管理团队及教师团队的教育境界与教育视域,实现特色育人、文化育人的价值新追求。
2.学校德育形成特色,取得成绩。文明礼仪规范渗透于师生日常言行举止当中,真正成为文明礼仪校园。建成一支班级经营有特色、管理经验丰富、有影响力的班主任队伍。
3.进一步巩固“双减”成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4.完善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学科课程,合理安排地方课程,建设一批校本课程,形成一门特色课程。
5.强化活动中心,任务驱动,进一步推进“展练”课堂改革,力争实现新课堂模式的全课程铺开,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吕墅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继续居领先位置,办成有特色、质量优、有影响、口碑好的区域优质学校。
6.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育制度,以区域名师作为发展目标,做好骨干教师成长营活动常态化。
7.尝试集团三校青年、骨干教师联动,以“四有好教师”团建为载体,以青基赛展示交流为平台。培养一批市级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向区域名师发展,目标1-2名;在市、区级平台担任工作室领衔人,目标1-2名;市、区级五级梯队、中高级教师晋升,目标3-5名。
8.完成室内学生运动、活动多功能场馆建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