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从故事选材、故事内容和故事方法三方面来讲一下我是如何写教育故事的。
平时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喜欢意识地收集一些有趣的,让我感动的教育事件资料,收集方法有很多,如写教育日志,收集学生的反思,我喜欢用照片将一些资料拍照分类收藏。其中有一些比较有典型性的,蕴含很多教育道理的,给我很多教育启发的材料,我就可以用来写教育故事。有的时候也因为感动,我觉得有必要写下来与更多人分享,所以才有写的冲动。
一、教育故事如何选材料?
我是选比较典型的材料,例如以爱岗敬业、价值观教育、师生沟通、家校共育等为切入点,讲述自身在工作中的真实育人故事。故事要结合新时期学生成长过程的新情况、新变化、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所以,这次我选的主题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爱。是以一个中心人物和一个事件展开, 教育故事+议论的形式,我觉得也是我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另一种形式。教育故事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二、教育故事的特点:
我觉得一个好的教育故事应该有这样四个要素:真实、细节、情感、思考。所谓“真实”,就是忠实于生活的质朴自然,不要写成虚构的小说,或过分进行文学渲染与夸张。所谓“细节”,就是要保留故事本身的情境、过程以及来龙去脉,不要过滤掉故事的原汁原味。所谓“情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对学生的爱完全可以也应该自然而然(而非故意煽情)地倾注于故事之中,有时候情感本身就是教育的要素,也是教育研究的要素。所谓“思考”,就是对故事的反思、提炼、升华。
1.具有教师的亲历性
亲历性是指教师针对某一时间段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通过自己的教育故事说明自己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诠释自己的业绩成果,通过自我反思表达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感受。
2、具有案例的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就是要有一般的意义,别人读了会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其中蕴含的教育道理会给更多教师以启发。如果这个故事太特殊、太个别,甚至太离奇,它就失去了让其他教师借鉴的意义。
3.具有意义的启发性
所叙事例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是述者通过个人对自身教育教学方面的叙述,有目的的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成长之路,使自身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使其他人看后,从中受到教益,得到启发。
4、具有评价的科学性
我们通过自身的教育叙事,能够比较客观地展示自己的教育业绩及成果。他人能够借助我们的教育叙事,对我们做出科学而正确的评价。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用“描写”把故事展开,比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不是“编造”,而是忠于生活本身的丰富性,这就与教师的观察力有关了。所以,细腻感受、敏锐观察、形象再现是写好教育故事的条件。
三、教育故事的结构和内容
我的教育故事结构有三部分:题目、情节和人物。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事件有关情况和背景以及事情的起因和交代
主要是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背景等做一个概括的叙述。我的教育故事来自于有一次同学矛盾,我在处理他们的矛盾时,他们由一开始的冲突,到后来经过我的调节之后的互相欣赏,三个人还收获了友谊,他们在学习上共同监督,共同进步,A同学由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到后来的“关心同学”,由原来的0朋友,到后来的朋友群体越来越多,由原来的班级后进生到后来的班级领军人物,A同学的变化让我开心,让我感动,所以就给了我写故事的冲动。所以我的故事是“源文件”,原汁原味。
2、故事的过程:
即对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局的叙述。这是教育故事的主体,要直面事件本身,详细地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读者从平常中、细微中见真情,从无问题中看出有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感知、感受。
3、理性的思考
主要是运用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就故事的内容和自己对事件的感受和体验,阐明对特定教学问题的把握、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形成的相应的教育信念。
四、我的故事方法
1、一个核心
每个故事都要有一个包含矛盾冲突的完整叙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说明一个教育道理,使他人能从故事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在故事中要体现主题的核心理念、研究过程、试点成效等内容。
2、 提高对教育故事的认识:它不是“事例+理论”这样生硬的两部分,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教育生活中发生的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夹叙夹议)
3、要有可读性。一个故事就是一篇文学作品,无论主题多么深刻,故事情节多么复杂,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讲述,对事件发生的背景需交代清楚,对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冲突需揭示充分,语言表达需明晰、生动、活泼,富有文采。让阅读者读完故事后也能联系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4、讲故事要脉络清晰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交待清楚,恰当运用语言、神态、心理、场景点描写方法。
5、故事的掩饰处理 如果有必要,可以对故事的某些内容做适当的掩饰处理,即可以对故事中的学校、教师及具体的学生姓名予以“改头换面”。
6.一般用“过去时态”表达
为了保护故事涉及到的有关学校和教师、学生等其他人物,同时,也为了能够比较灵活地处理故事中的事实与问题.所以我的教育故事是采用“过去时态”进行表达。
7、升华
利用概括式语句和夹叙夹议的形式,将故事的意义升华到教育经验上来,升华到教育规律上来。针对上面的同学矛盾,处理完之后,我还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对三位同学的事情作为典型,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引导全班同学分析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让其他同学吸取教训,遇到矛盾要冷静对待。并连续开展了《如何克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和《夸夸身边的你》两节主题班会。两级班会课后,孩子们收获满满。
8、教育故事一般篇幅不求长,但求精,最好一二千字,另外,首尾呼应,就是“戴好帽子穿好鞋”。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我作为班主任,跟孩子们多亲近,多关注,多鼓励,多信任。[1]对待学生也要公平公正,赏罚分明。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时甚至比分数还重要。还要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从而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师生互敬互爱。也正是因为这种爱,让我明白的教育的真谛;也让一个个单纯的孩子懂得爱,爱老师,爱家长,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愿意用爱的甘泉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我们播种着爱,同时也收获着爱。我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以上是我教育故事的结尾,与开头的播撒爱的种子,静待花开,起到了首尾呼应。
教师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教师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工作者,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作为教师,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盲目自大。我们写出的教育故事,一定要合情合理、符合教师身份、贴合工作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业内同行的共鸣,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教育经历和读书体会告诉我,教师的专业成长来源于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写作。我会继续养成写教育故事的好习惯,进而不断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思想境界,推动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以上是我在如何写教育故事方面发表的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