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
重视劳动,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是人作为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能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他强调:“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因此,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对国家来说,我们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也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对社会而言,劳动能让人在简单踏实的工作中找到安定感、满足感;在兴趣爱好中体会创造带来的乐趣;在极具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中,找到好奇心、满足感、实现感。一句话,人们能通过劳动获得踏实、安宁和幸福感,社会因此更加和谐安定。
而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劳动的重要性就更不必说了。劳动技巧的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过程的自我保护、体力的消耗、身体的劳累等,都会可能让我们“碰钉子”。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能力,培养“摔倒了”勇敢“爬起来”的能力,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为有担当、肯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能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公民,再造国民创造精神,提升国民创造力,夯实社会基础。那我们青少年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我们的劳动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①学习是我们学生的主要劳动,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②帮助家庭做家务,如洗碗、拖地等。这不仅是劳动,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③前往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活动中心等开展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④变废为宝,将家中一些不用的废弃材料制作成实用的工具,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
劳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在劳动中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美,丰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高雅生活情趣,净化情感心灵。同学们,让我们在劳动中成长,也让我们在劳动中收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