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继续以“坦诚做人,笃诚修业,真诚相处,做一名有修养的学生”为德育目标,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有效落实德育常规,重点推进亮点项目,努力彰显德育特色。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我校坚持依法治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全体教师会议学习和网络学习,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培训。我校通过开展优秀班主任的带头、辐射、指导作用,采取外出取经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和同行交流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培训,加大班主任专业化力度,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管理和反思能力,提升班主任的思想、业务素质。在新北区2019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中,戚晓飞老师获三等奖;在2018年度新北区中小学德育班主任论文评比中,邵敏娟老师的《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和赵惠兰老师的《关于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获三等奖。
3、规范并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每月结合学会生、教导处和总务处的检查结果,从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实效等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认真做好文明班级评选工作,树立典型。
二、抓好常规,强化行为规范训练。
1、抓养成教育。学校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吕墅中学一日常规》入手,利用学生会对用餐、大课间、出操、放学等进行督查,重点从养成教育、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会和教导处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纳入文明班级考评;
(2)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2、抓安全教育。本学期在“安全教育”中,我校普及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开展安全演习及紧急疏散的演练,出好安全教育的板报,各班开展安全自查,让学生自己发现身边不安全的隐患,从而进行自我教育。班主任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
3、抓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先后邀请了常州铁路公安的刘警官和常州市检察院的吴检察官来校做法制讲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校还利用橱窗、板报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三、精选活动,助力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1、开展生命教育。以3月的生命教育月活动为契机,探求生命的精彩,形成生命教育的高潮,让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争做合格公民,提高生命质量,健全人格发展。
2、推进科技教育。本学期组织开展了吕墅中学第三届慧诚杯科技节,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多人次在市、区科技比赛中获奖。
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九年级开展励志教育,邀请李昌林老师来校开设中考倒计时讲座,开展中考誓师大会;八年级开展青春仪式活动,引导学生在成长中树立远大目标;七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图书漂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4、开展公民道德教育。3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和倡导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庭做一名好孩子、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
5、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校以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字,初步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校级、年级组等层面的活动,借助集体、班级等活动形式逐一分解落实,在活动中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活动中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转化成自身行为指南,从而在校园中营造出“明理修身,健全人格”的文化氛围。
6、用好基地,拓展渠道,供学生全面发展机会。6月份组织部分优秀学生走进学校共建单位——驻常某部队一中队,体验部队生活,感受部队严明的纪律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四、存在的不足与反思。
1、班主任管理意识需进一步更新。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随之改变。如何让自己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更好地管理班级,需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知。
2、学校德育活动应进一步贴近学校发展的实际,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教育效果更有针对性,这需要管理者能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制订德育计划,策划德育活动。
3、学生自主管理这一研究还需要专家的理论引领,班主任的大胆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