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劳动课作为学科的一门课程,有着它的时代特色和相应的教学目的。它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必须过程。通过劳动课教学,让学生懂得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热爱劳动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只有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今后才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通过劳动课,以及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和实践,对学生进行逐步训练和培养教育。
要学好劳动课以及参加劳动实践,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也很难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小学六年级上期劳动课本中《怎样安装电源插头》,若学生没有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没有理解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或名称都不懂,那又怎样理解并实践呢?这样岂不是- -句空话吗?反过来,即使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中,受到-定启迪,当时在课堂内也基本能安装,但课后又容易忘掉。即使照本宣科,按说明安装,也离不开语言文字。又如小学五年级劳动课本中《给高粱追肥》, 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功底不深,理解能力不强,就无法抓住上肥的关键环节,哪个时期上哪类肥,每个时期上多少肥,肥料离植株的远近等都无法学握。又怎能科学地、适时适量地施肥呢?有人会说,不少农民,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不按书中介绍的方法去做,庄稼也有收成。这种情形不能否认,但不知要花多少年的经验积累。且还有收成多少之分、优劣之别。他们之中由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有时颗粒无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还存在如此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素质低的人,那就更可悲了。所以,要想成为21世纪的强者,成为祖国建设游泳之才,就必须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这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也是成为有用人才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