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劳动教育二
发布时间:2021-05-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祥妹

【劳动精神的三个层次】


总书记对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讲话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积极引导,努力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对劳动有端正的态度;二是持续教育,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三是大力提倡,让学生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劳动有具体的行动。


【原因分析】


我国的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弘扬劳动精神,尤其是将劳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全面发展的要素,直接关系到教育培养什么人的百年大计。

【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现代教育的主旨之一。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的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以劳树德。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德胜南路26号 苏ICP备10001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