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掌握生活技能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渐渐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理所当然的心理,独立意识弱,动手能力差。可是,孩子们不可能永远生活长辈们的羽翼之下,一定要从小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参与对象:七至九年级学生。
活动形式:学做刷碗、擦地、洗衣服、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做好自己房间的卫生清理、物品归整等;了解饮食方面的知识,上网或向家长学做一道美食,为家里的餐桌添一抹温馨。
活动二:开展义工活动
义工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公共服务意识、爱国情怀,还能与劳动教育互促互进、相得益彰。推动义工活动日常化,从学生生活、学习等日常事务着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热情,丰富学生参与劳动的主观体验,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既能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又能获得成就感、自信心。
参与对象:七至九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义工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常规管理,维护校园秩序,保护校园环境,参与学校餐厅和宿舍的管理与维护等。积极参加社区义工活动,为社区打扫卫生,美化环境,开展敬老助残活动。
活动三:学会感恩父母
一谈到父母的爱,每个人的心中都会瞬间溢满温暖。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饱含了父母辛勤的付出和无尽的操劳,可是很多孩子把父母所有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感恩,更没想过要回报。现在,就让我们来和父母来一次角色换位的体验,感受一下父母的不易吧!
参与对象:七至九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以3月8日妇女节为契机,开展“感恩父母,今天我当家”的劳动体验,从早晨开始,安排好家人的生活,尽力为家人服务,做父母平时要做的劳动,承担家长的责任,履行家长的义务,用照片和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一天,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活动四:体验亲近自然
春天,自然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开遍,田野朝气蓬勃,林间草木葱茏。可是,本可以亲近自然、拥抱春天的我们被疫情束缚了自由。不过,现在还不晚,我们还能抓住春天的尾巴,尽情享受久违的美好的春光。
参与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到田野或菜地拔草、摘野菜等,体验农事农活、走进自然,感受民风民俗;开展植物种植活动,定期为植物浇水、及时施肥,记录点滴心情,感受呵护生命成长的喜悦。
活动时间:3月10日—3月28日
活动五:劳动美化生活
“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旋律欢快的童谣《劳动最光荣》伴随着孩子们长大。可是,劳动不能只存在儿歌里或是我们的口中,要付诸在实际行动中。纸盒、塑料瓶、纽扣、旧衣服、边角木料、水果皮……我们的智慧和巧手可以让它们来个“大变身”,用它们装饰我们的生活空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亮丽色彩。
参与对象:七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和家人一起来一次手工制作,将家中的废旧物,如衣物、书报、玩具等重新组合,变废为宝,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件简单的工艺品或科技小作品来美化生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活动时间:4月6日—4月30日
活动六:向劳动者致敬
高尔基说:“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它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的确如此,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来源于劳动。你也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崇敬和赞美吧!
参与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具体形式:以手抄报、绘画、书法、贺卡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对劳动者的尊敬和感恩。
活动时间:5月1日—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