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从教会学生“做题”到“做人做事”,从“解题”到“解决问题”,教师要成为“有实践的思想者”与“有思想的实践者”的有机结合体,从这里开始,就已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思想与实践的统一,绝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而是知行合一,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那到底什么是“深度学习”呢?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从“深度学习”的任务、目的、性质、要求、意义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向我们介绍了“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深度学习,不仅要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而且要触动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向科学家一样思考。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老师教的都是套路时,就可以被机器取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教学存在的价值。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很多教师都清楚,可以简单理解为现有水平和未来水平之间的区域。但是更多人不清楚的是,现有水平是指“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未来水平指的是“学生不管怎么跳,都摘不到果子!”这就体现出了教师存在的意义,学生若想达到未来水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教学,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十二年的时间里,掌握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