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概念教学中的问题设计1
发布时间:2018-01-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泽峰

[问题一]为解决问题而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都是在老师提前备课的情况下实施的,准备一节课,责任心强的老师课前会反复思考与琢磨;要是讲公开课,更是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和反复修正。在给定的时间内要保证顺利完成给定的教学任务,提前的设计与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问题是老师经过反复琢磨而准备的问题,到课堂上呈现出来以后,有时候学生却不感冒;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时,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其他的同学似乎根本没有在思考,只等着听别的同学的回答,搭顺风车,或者等待老师公布问题的答案,处于呆板应对,缺少激情,甚至不予配合的状态。

  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是教师从概念出发,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讲解而设计的。由此,“问题”很容易成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工具,一不小心学生就成了接收知识的容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就大打折扣,学习失去了兴趣和自主性。也可以说,教师没有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只重视为解决问题而设计问题,却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情境。缺少情境设计的问题即使设计的逻辑关系再简练、连贯、严谨,也终会因问题的干巴,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激不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最后变成课堂上老师的课讲得既好又顺,但学生的学习激情不够,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学堂自然就变成了讲堂。

  【解决办法】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细细想来,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分析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要设计有利于激发、启迪学生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境或状态,并由这种情境或状态生化出问题来。教学问题并不单单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产生的情境,是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所引起的思考或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经过思考、质疑、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问题情境设计是灵活多样的。可能是一幅画面、一个演示实验、一件常见的生活实例、一段录像,也可能在教师一段激昂澎湃的演讲……但作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创设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启迪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自主参与学习。教师的作用是做一个好的导演,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力尽可能地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德胜南路26号 苏ICP备10001160号